为贯彻落实中央、河南省相关文件精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提高全民医疗水平,新密市编办通过建立“四项制度”为推行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管理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一、建立员额制备案管理制度
根据公立医院实际开放床位、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情况等,结合新密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人口构成和医疗服务发展趋势,由推行员额制管理的公立医院提出核定参照标准,卫生主管部门拿出具体核定意见,科学核定公立医院员额总量,打破人员进出的固有模式,破除编制的束缚,同时为该市公立医院现行人员总量控制管理模式提供政策支持。
二、建立员额总量动态调整制度
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对该市公立医院员额总量进行一次调整,特殊情况及时调整,避免一核定终身,如:该市中医院目前还承担着筹建市人民医院的任务,经郑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复核定400张床位,在后期必要时,也要将新增床位相应核定的员额总量一并考虑,为医院后续发展留余空间。该市妇幼保健院迁入新址后,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员额总量。
三、建立员额内进人计划制度
根据核定的员额总量该市编办每年年初下达进人计划,确保公立医院人员流动在计划内进行;用人计划下达后,由卫计委和试点医院研究提出空余员额使用意见,列入年度进人方案。对于普通医护人员招聘,公立医院每年定期制定招聘计划送卫计委、编办和人事部门,由卫计委主导进行公开招聘;卫计委和医院可根据自身建设、学历结构、专业结构等需要,对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实行引进,制定专业人才引进计划和方案,报编办、人社局备案。
四、建立相关配套人事制度
为加强公立医院工作的衔接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优先将现有聘用人员纳入员额管理;为确保人员思想稳定,避免实行员额制管理出现大的波动,对纳入员额制管理的人员,在岗位聘用、收入分配、职称评聘、管理使用等方面享受与在编人员同等待遇,由人事部门、社保部门同步制定相关人事、社保制度,确保同工同酬管理制度的逐步实现。同时,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妥善处理在编不在岗人员,解决长期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