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提升事业单位谋“事”兴“业”的能力和水平,高质量推进“古都新生”,助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管城回族区“三个坚持”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力促新时代公益事业平衡充分高质量发展,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成效初显。
一、坚持政治引领,着力加强党对事业单位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建工作与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同步落实,坚持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切实将党的领导贯彻到事业单位履行职责的全过程。一是结合事业单位工作性质、职能特点,充实党务工作力量,强化了事业单位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强化党委直属事业机构建设。按照统筹推进专项行业领域改革的要求和重点保障区中心工作的原则,对机构进行整体重构,加强党委直属事业单位建设。例如:整合区政府办所属区地方史志办公室和区委组织部所属的区党史研究室,组建区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为区委直属事业单位,为做好新时代管城区党史和地方史志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组建区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为区委直属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强了“统筹规划、统筹管理、统筹建设、统筹维护”的政务信息化管理体制。三是为全面落实党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职能,对区委办所属相关事业单位进行优化再造,组建区委区政府绩效评估中心。
二、坚持重塑布局,优化事业单位公益服务属性
聚焦管城区中心工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民生需求,对事业单位进行整体重塑和功能再造,为公益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一方面,优化事业单位结构布局。强化疾病预防、市政工程建设、教育教学、发展改革、政务服务、企业发展等涉及我区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事业单位设置。例如:整合区卫健委所属2个事业单位,重新组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升机构规格为正科级,加大了区卫生疾控机构编制保障力度;组建区市政工程建设中心,进一步提升市政设施建设和维护水平;组建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为全区教育教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发展提质增效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大力整合优化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精干设置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优化整合职能萎缩弱化、职能相近、规模过小、分散重复设置的事业单位。将撤并的事业单位限额调整用于职责任务加重、业务需强化的事业单位,使事业单位布局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坚持政策红线,着力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
一是严格落实市定事业机构限额和编制限额“两个不突破”的底线要求,全区机构精简比例达42.9%,事业编制精简比例达20.1%。二是坚持在总量内盘活用好编制资源,通过深度挖潜、有增有减相结合的方式,加大自身挖潜力度和深度,重点保障教育、就业、经济等重大战略实施、民生重点关键领域用编需求,有效盘活部分存量编制资源,让有限的编制资源“为重点所用、为一线所用”。三是引导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服务的领域,合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信息技术手段等除增加编制以外的其他办法替代解决,缓解用编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