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推动 创新举措
推动县域放权赋能改革落细落实落到位
发布日期:2022-03-31 15:47 信息来源:中共焦作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访问量:

全省县域放权赋能改革开展以来,焦作市坚持高位推动创新举措扎实推进县域放权赋能改革工作,在完成赋权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赋权改革力度,梳理充实赋权事项,为持续激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活力,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突出“三举措”,夯实改革基础。一是完善组织架构。组建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放权赋能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工作专班,统筹谋划、指导推进放权赋能改革工作。领导就放权赋能改革先后12次召开专题会议,作出批示10余件,开展现场督导调研20余次。二是强化制度引领。突出系统集成顶层设计,出台《关于推进放权赋能改革做好权限下放承接落实工作的通知》,研究起草《关于进一步深化放权赋能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放权赋能改革后续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构建“1+N”政策体系,为改革实施提供了基本遵循。三是规范赋权路径聚焦改革关键和难点环节,研究制定《赋权文件模板》《赋权协议书模板》《县(市)权限承接落实工作方案模板》一系列模板文件赋权内容、赋权程序以及承接落实时限等事项一一进行明确,为相关部门推进改革提供规范参考。同时,将下放权限与政务服务平台事项逐一比对,确保下放权限与政务服务平台的无缝对接。

二、健全“三机制”,保障改革实施一是典型引领机制对全省首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孟州市的放权赋能改革进行全流程梳理复盘,对市县涉改部门的赋权事项运转程序、业务难易程度以及设备、端口、技术等要素进行深入调研和对比分析,反复优化形成全市县域放权赋能工作方案,为高效推进改革奠定坚实基础二是部门联动机制市直23家涉改部门对上加强与省直部门的沟通对接,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对下制定赋权文件,强化业务指导,开展业务培训45批次1279人次、电话指导3302人次,255个放权事项培训率达100%。各县(市)强化配套保障,累计增加人员127人、资金58万、设备59台,有效提升了业务承接能力。三是定期通报机制。坚持台账管理和周报制度,全面掌握放权赋能改革动态,及时研究解决改革推进中发现的矛盾和问题,定期刊发工作通报,并将相关情况呈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按时间节点完成。截至2月底,255项下放权限具备办理条件,62已开始办理业务,六县(市)累计办理17500件。

 三、注重“四点聚焦”,提升改革实效。一是聚焦模式创新,提升赋权精准性。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等重大敏感事项外,坚持“能放尽放”,采用县(市)点菜、市直端菜”“开发区点菜、县(市)端菜”的“菜单式”模式精准赋予县(市、区)及省级开发区更多想要、有用、好用的市(县)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聚焦调查研究,提升赋权操作性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分两轮逐县(市、区)调研摸底,摸清县(市、区)、开发区实际需求和市(县)相关部门赋权意愿,精准发力,确保下放权限既贴合基层实际需求,又合法合理、有操作性三是聚焦重点领域,提升赋权实效性。在省定赋予县255项权限、平移开发区136项权限的基础上,聚焦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项目建设、城市管理、资格证核发等重点领域,经市县充分沟通协商,进行强制性、差异性赋权;针对部分下放权限有法律法规障碍的,采取“片段化”赋权,将实质性审核权赋予县(市、区),市直部门只进行程序性审批。四是聚焦审核把关,提升赋权权威性。采用“三上三下”审核模式,全方位对赋权事项进行审核论证。即市县两级分别提出《赋权清单》《需求清单》,经交叉对比分析后,分别征求市县意见;梳理汇总市县意见,对比权责清单,并逐项查阅法律法规,形成赋权清单,再次征求市县意见;将修改完善的赋权清单第三次征求市县意见,经市县部门盖章确认、县(市、区)主要领导审签,最终形成《自主赋权事项清单》。目前,68项自主放权赋能事项已完成“三上三下”审核工作,按程序提交市委、市政府研究审定后,即赋予县(市、区)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