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编办进一步精简和规范办事项目,简化办事程序,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群众满意度的“加法”,激活办事活力的“乘法”,助力群众享受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带来的红利。
一是变“跑多个部门”为“只跑一个部门”。大力推行一个“综合窗口”与多个专业窗口并存的“1+X”审批服务受理平台,办事群众只需递交一次材料,便可完成事项办理。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集成式服务的改革,群众递交材料,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规定的办结时限内办理手续,镇村两级代办人员则是将办好的证件送到群众手中。群众办一件事由“跑多个部门”变为“只跑一个部门”,效率大大提高。
二是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腿”。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提出让“三跑”取代群众跑腿。“三跑”就是“让数据跑、让部门跑、让代办员跑”。“三跑”让群众少跑路,实现了便民利民。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腿”。全面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实体服务与网上办事融合发展,逐步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核、身份认证、电子签章、归档等全程电子服务,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
三是“让部门跑”取代群众分步跑。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对所有办事项目实行同步预审,在规定时间内对项目存在问题、整改难点、关键要点进行一次性反馈,使办事群众在优化项目、调整方案时做到“一步到位”。
四是“让代办员跑”取代群众往返跑。持续实行村级服务中心“1+1”(1名代办员、1名值班村干部)服务模式,实现村级代办员全覆盖,坚持“一月一沟通,一周一集中,一日一值班”,做到日常事务代理代办、群体业务集中办理、特殊事项上门服务,努力让群众不用跑成为多数。
为了确保“四跑”模式有效实施,济源市编办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改革配套制度,完善一次性告知、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5项制度,以制度保障改革落地生根。为了让群众“明白办事”,制定“最多跑一次”事项外部流程图和事项规范表,编制受理材料标准化手册和办事指南,并录入政府网,让群众和企业“一目了然、明白办事”,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健全服务机制,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提升群众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