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务院、省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商丘市紧扣“放管服”工作重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放管服”三管齐下、协同推进,通过简政放权、强化监管、优化服务,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一、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2014年以来,商丘市不折不扣执行国务院“放管服”各项改革要求,坚持“能减则减、该放尽放”,着力推动简政放权,经过4次清理,该市成为全省行政审批项目保留最少、审核最严格最规范的省辖市之一。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由214项精简到100项,取消33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下放、调整15项投资审批事项;县级审批事项由1078项精简到945项,平均每个县(区)保留120项左右。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由50项精简到33项,行政职权由4896项精简到2648项,公共服务事项由272项精简到190项,分六批取消了173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前置条件、申请材料及证明材料、证明信息30项,审批时间比法定时间平均压缩三分之一以上,即办件达到30%。同时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232项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通过简政放权,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2016年1-8月,全市市场主体新增33965户,同比增长19.93%。
二、加强监管,规范权力运行。一是建立权力清单体系。按照“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的要求,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了市县两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行政审批事项清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政府性基金清单、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经营服务性收费清单,各类清单的事项名称、办理依据、条件、程序、时限和收费依据标准、监督电话等通过政府网站、编办网站、部门网站向社会公布,同时编制了办事指南摆放在办事窗口,供企业和群众免费取阅,让社会公众了解什么事情该找哪个部门、需要提交哪些材料、具体怎么办,接受社会监督。二是推进集中办理。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制度,市级100项行政审批事项和部分公共服务事项进驻服务大厅办理,其他业务科室不再履行行政审批职能,主管部门对办事窗口充分授权,并明确了审批专员,实现了一窗受理、一窗办结、一窗领证。各办事窗口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办理标准、统一办事流程,人员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统一考核管理,规范了审批行为,树立了窗口良好形象。三是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体制。按照公正监管的要求,积极建立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体制,在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推动建立了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制定了随机抽查工作细则,建立健全了市场主体诚信档案、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有效杜绝了职权滥用和执法扰民,规范了执法行为。
三、优化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为切实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腿”,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求,商丘市正在建立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效能监察、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咨询投诉等功能于一体的市、县、乡、社区(村)四级联动的政务服务网,构建实体政务大厅、网上政务大厅、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深度融合,权力事项网上线下一体化运行的政务服务体系,实施政务服务“五个一”制度改革:一套清单管权力、一个中心管数据、政务服务一张网、一个平台到社区、一条热线连百姓,实行“一网公开、一网通办、一证通行、一窗服务、一号接通”,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推动服务流程显著优化,服务模式更加多元,服务渠道更为通畅,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水平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