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四项措施确保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顺利完成
发布日期:2019-08-26 17:07 信息来源:中共河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访问量:

按照中央关于构建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的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深化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的工作要求,鹤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结合鹤壁实际,采取四项措施,高质量推进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如期完成了乡镇和街道机构调整任务,各项工作机制的建立持续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顶层设计。鹤壁市委、市政府把抓改革任务落地作为政治责任,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委编委会研究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顶层设计,明确改革目标,压实工作责任,严明工作纪律。市委书记马富国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多次听取工作汇报,专题调研指导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工作,主持召开了全市县区委组织部长和10个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及市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座谈会,深入了解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多层次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提出推进改革的明确要求。市委先后两次召开全市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改革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深入开展调研,科学制定方案为确保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方案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市县两级分别组成调研组,围绕机构设置、事权下放“减县补乡”等重点改革任务开展了多层次、多方面、多形式的深入调研广泛征求了意见建议市委编办组织各县区编办主任赴山东省临清市、莘县学习考察乡镇在推进职能转变、创新综合统一设置机构、人员编制配备、职责界定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为推进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各县区及时研究制定并上报了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方案。市委编办在认真审核、反复修改完善后,及时提交市委编委会议研究审定,在全省第一家印发各县区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方案,为改革组织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三、抓住关键环节,强力推进实施。改革进入实施阶段后,市委编办加强督导,建立每周五工作例会和情况通报制度,抓住改革关键环节,强力推进改革组织实施。一是落实改革方案,调整机构设置。各县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印发的改革方案,及时印发了各个乡镇和街道的具体改革方案,7月底前按时完成了乡镇和街道机构组建挂牌、领导干部配备和人员调整工作。二是扩大管理权限,稳妥下放事权。各县区对照省政府下达的经济发达镇185项扩权目录,与县区直有关部门、乡镇和街道进行了多次沟通对接,按照乡镇和街道需要、有利于发挥主责主业的原则,分期分批、有差别地向各个乡镇和街道下放事权,首批下放事权已确定,浚县、山城区文件已印发,其他3个县区文件将于近日印发。三是下沉人员编制,大力“减县补乡”。各县区采取“减县补乡”的方式,调剂给乡镇和街道的521名事业编制已全部落实到位;计划从县区直部门下沉人员215,目前已到位152;根据乡镇和街道编制空缺情况补充人员工作也正在推进之中。四是完善配套政策,保障改革顺利推进针对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制定了清理市县借调乡镇人员、提高乡镇人员待遇、补充人员方案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积极开展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在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基本完成的基础上,按照省委编办关于“围绕放权赋权、综合行政执法、便民服务、‘减县补乡’等重点改革任务,按照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一个县确定一个或几个试点,试点的镇或街道可选择一个重点任务进行试点,也可选多个方面进行试点”的要求,全市5个县区共确定了8个试点乡镇和街道,其中浚县善堂镇、山城区石林镇为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浚县王庄镇、淇滨区黎阳路街道和长江路街道、山城区红旗街街道、鹤山区鹤壁集镇为便民服务试点,淇县桥盟街道为便民服务、减县补乡试点,制定了试点工作推进计划,完善协调推进体制,以点带面建立各项工作机制,全面巩固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