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安徽省编办组织力量对18个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各地的主要做法可以概况为:突出服务主题,确定三个抓手,打造五个平台,从解决农民需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在做好服务过程中推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抓手之一:改革乡镇政府管理运行方式,创新政府公共服务管理机制。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必须把维护和确保农民主体地位放在首要位置,从做好公共服务入手,更新行政理念,改进行政方式,突出服务主题,寓管理于服务,推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一是加强乡镇机关效能建设,打造政务服务平台,建立制度规范、公开透明的乡镇机关工作运行新机制。主要做法:建立政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乡镇机关内部管理制度,改革考核考评办法。
二是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乡镇公共服务新机制。具体做法是:乡镇设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服务窗口,不单设机构,单配人员),抽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坐班办公;村一级设立为民服务全程服务代办点,村干部轮流值班。实践证明,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不仅是便民利商的平台,而且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形式。
三是大力实施科技培训工程,打造教育培训平台,建立城乡对接、学用结合的农民教育培训新机制。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技能培训。普遍做法是:乡镇与县劳动保障部门建立城市用工信息沟通机制,有的地方还安排外出务工的党团员作为乡镇信息员,根据用工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工提高技能、提高待遇、提高就业率。据抽样调查,培训后,农民工的工资由原来的500元提高到1000元左右,就业率达98%。大力推进科技示范工程,加强农民种地的科技培训。普遍做法是:建立科技村、示范基地及示范户,构建乡、村、户联动的农民科技服务网络,通过“做给农民看,帮助农民干”,引导农民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培育特色经济板块,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抓手之二:改革乡镇事业单位管理运作模式,创新政府公益服务供给机制。 打造公益服务平台,建立以钱养事、绩效优先的公益服务供给新机制。
具体内容为:一是改革公益性事业投入机制,按照公益性事业“政府责任不减,财政投入保障”的原则,乡镇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按年度、项目核定公益性事业和公共服务经费,按照“政府购买、合同管理、农民认可,考核兑现”的运作机制,实行以钱养事。二是改革用人机制,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岗位聘任制、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人事关系代理制,以岗位管理代替身份管理。三是改进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乡镇、县直主管部门和服务对象共同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服务质量和工作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和服务对象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四是改革工资分配机制,实行职工薪酬与服务绩效全面挂钩的绩效工资制。五是建立鼓励事业单位人员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鼓励事业站所技术人员以技术承包、技术参股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产业(营销)大户的技术服务,保护他们合法的技术服务所得。六是积极创造条件,参照企业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办法,建立事业单位职工社会保障制度。在创新机制方面,各有各的招儿。庐江、休宁等县首先选择在畜禽防疫工作推行“购买服务”机制,采取“主体招标、合同管理、质量监管、酬效挂钩”,实现了农民、防疫人员、县直部门、乡镇“四满意”。宁国、当涂等地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为市场主体提供技术服务,拓展了服务空间,扩大了服务范围,实现了农户(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和技术人员“双赢”等等。从18个试点县改革实践看,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出路,不在于管理体制的“收”与“放”,而在于坚持市场取向的运作机制改革与创新。机制问题解决了,乡镇事业单位作用和地位就能显现出来,生机和活力就会迸发出来。
抓手之三: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乡镇政府经济管理方式。
打造农民组织化的平台,大力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乡镇政府经济管理方式。
具体做法是:一是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积极创办专业组织,大力推行“企业+协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同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二是与科技投入农村经济相结合。鼓励、引导、支持农民同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广泛接触与合作,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与成果转化,引导农民走科技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三是与农产品市场培育相结合。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懂经营、善管理的致富能人组织起来,建立产品运销、信息中介、交易联谊、销售代理等专业组织,拓展销售渠道与市场空间。四是与壮大民营经济实体相结合。充分发挥农村各类专业大户在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以专业大户为主体,就近吸纳农民为会员,创办专业组织。五是与发挥经济技术部门职能作用相结合。利用企业、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优势,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同专业技术服务部门的职能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金寨县以桑、栗、茶、菌、药、竹木、水产等主导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以龙头带动型、科技服务型、产品营销型、大户带动型、专业技术型“五型”专业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已建立多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5000个,覆盖农户220万户。实践表明,大力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是解决农民立足乡土,实现持续增收的有效措施。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大力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与市场的对接,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同时,也将推动农村治理结构和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来源: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