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突出“四个坚持”
稳步推进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工作
发布日期:2022-07-15 15:00 信息来源:中共信阳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访问量:

信阳市在深刻领会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的基础上,从严做实“规定动作”,创新探索“自选动作”,截止6月底,市10个县(区)所辖169个乡镇的重点改革事项全面完成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全市乡镇职能定位更加清晰、机构设置更加优化、权责匹配更加协同。

一、坚持党建统领,充分凝聚改革合力。一是高站位抓部署。将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放在党建统领基层治理这个大局中来统筹谋划,市委书记蔡松涛同志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就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二是高效率抓推进。市委组建工作专班,发挥牵头作用,着力抓好顶层设计、督促指导工作,实现全市改革“一盘棋”;市委编办及时组织开展实地调研,对县区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汇总梳理,及时会商答疑指导。三是高质量抓落实。县区党委扛牢改革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抓总、靠前指挥,及时细化政策措施,并抓好组织实施。

二、坚持统一规范,优化完善体制机制。一是优化体制。制定《信阳市乡镇组织架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对乡镇内设机构进行优化,形成乡镇按照“10+2”模式的基本架构。二是创新机制。精细制作较小、中等、较大规模乡镇工作运行架构图,规范乡镇领导班子分工,做实治理模块。将乡镇机构、县区派驻机构统一归并到各功能模块,实现分管机构与县级部门上下对应。三是提升“数治”。成立数字赋能组,完成政务服务等工作数据端口建设,规范线上工作流程、事项交办流转,实现上下通畅、高效快捷。

三、坚持因地制宜,加快推进“三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出台《信阳市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方案》,指导县区规范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办公场所,编制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并优先将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减县补乡”人员补充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二是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就近办”。出台《信阳市推进“政务服务就近办”工作方案》,在第一批下沉154项乡级事项、33项村级事项的基础上,聚焦群众经常办理且基层能有效承接的事项,分批次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以委托受理等方式,下沉乡村两级办理。三是加快推进“县乡协同事项联办”。指导试点县区出台“县乡协同事项联办”工作方案,潢川县确定22项、浉河区确定10项作为“县乡协同联办”试行实施事项,全面加强县乡联动。

四、坚持全面下沉,着力强化支撑保障。一是围绕“减县补乡”,推动人员下沉。指导各县区组织、机构编制、人社等部门协同配合,采取考试选一批、择优选一批、对口选一批等多种形式,从县区直差供和自收自支单位下沉人员5285名,补充到乡镇和街道。二是围绕放权赋权,推动职权下放。市级层面梳理49项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类权限,指导县区按照“能放尽放”原则,结合自身实际向乡镇下放权限,确保乡镇改革后权责相符。三是围绕“两张清单”,推动保障下倾。市县(区)两级组织、纪检监察、人社、财政、机构编制等部门通力配合,加强督导考评,确保对乡镇的“十项保障措施”落实到位,“十项负面清单”得到有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