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的政治资源,为使有限的编制资源发挥最大效益,郑州市二七区委编办在不突破编制总量的情况下,通过“动态挖潜、统筹调剂、规范管理”,切实提高编制使用效益。
创新编制资源挖潜。立足新发展阶段,该办进一步开阔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在不突破编制总量前提下,打破编制“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等模式,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针对一些职能弱化和相近的单位,予以撤并或整合,建立健全编制资源动态挖潜长效机制,出台《二七区事业单位事业编制动态管理办法(试行)》,把长期闲置、自然减员形成的空余编制集中起来,建立编制“周转池”,有效缓解全区编制资源的供需矛盾。
调剂编制资源配置。聚焦城市发展,科学调配使用编制资源 ,着力加强涉及重大民生、国家安全稳定等重点领域的编制保障。一是立足实际,在国家“双减”政策下,完善师资力量建设,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依据国家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对全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重新核定,为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编制保障。二是为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强化应急疾控力量建设,为疾控体系调剂补充事业编制,用于引入专业人才,充实重点岗位工作力量,有效促进了民生领域事业的发展。
强化编制资源管理。充分发挥编制作为“稀缺资源”的作用,加强编制资源管理,不断提升资源使用效益。一是进一步规范进人用编的要求,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人事、财政预算管理相互协调配合、数据统一的管理机制,印发《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用编进人程序》,坚持“进人须有编、用编先申请”的原则使用编制,严格控制机关事业单位编制限额和结构比例,切实提高编制使用效益。二是创新编制资源配置思路和方式,健全动态管理调整机制的相关配套制度体系,形成与生源增长相适应的教师用编保障机制,印发《二七区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原则上每两年对全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重新核定,特殊情况随时进行调整,为教育教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机构编制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