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三个着力”破解城乡教育发展难题
发布日期:2022-03-04 11:07 信息来源:中共漯河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访问量:

漯河市以省下达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为基础,充分挖掘现有编制资源潜力,重新核定市、县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规范教职工编制管理,着力破解城乡教育发展难题,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留足空间。

一是科学核编,着力解决教育资源错配问题。按照上级规定的核编标准,采取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各县区、各学校编制数额。城区学校以学校为单位,按各学段班级数额班师比核定教职工编制。乡村学校以乡镇为单位,按区域内各学段在校生总数生师比分别核定教职工编制总量,再采取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到各个学校。重新核编后从县区收回的教职工编制,使用市直事业编制余量进行置换,仍用于县区教育发展,为乡镇中心校和幼儿园核定一定数量事业编制,解决乡镇中心校、校中园人员挤占教职工编制问题。通过科学配置编制资源,有效满足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需要,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合理布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是专编专用,着力保障城乡学校编制供给。重新核定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以及乡镇中心校、幼儿园事业编制分别实行专编专用,单列总量管理,严禁以任何形式挪用、借用、挤占。其他事业编制也分别实行单列总量管理,其机构编制未经批准不得交叉调整使用。按照市管调剂、县管使用、乡镇统筹、动态调整的原则,市委编委对省下达全市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统一管理、统筹调配,根据各县区中小学校生源变化和实际需求,按统一比例分解下达县区总量。各县区在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将编制分配到各个学校。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专编专用、动态调整,便于统筹利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资源,最大限度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三是严格管理,着力规范教育系统用人行为。稳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工作,乡镇学校教职工在本乡镇域内可统筹使用,城区学校教职工由教育部门统筹调配使用。严格规范乡镇中心校和中小学、幼儿园管理乡镇区域内人员的调配使用情况,及时报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备案;跨乡镇或学校间交流调整的,由教育部门提出调整意见,及时报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并按有关规定及程序办理。这样,既利于教育部门按实际需要配置学科教师,又便于机构编制部门对在编教职工实行实名制管理,切实规范教育领域机构编制管理和用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