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持续聚焦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重点任务,以事业编制资源统筹为契机,事业单位评估为抓手,优化编制资源配置为重点,多措并举,着力提升事业机构编制管理水平,为下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打好基础。
一、突出“优化整合”,强化事业单位履职能力。该办根据事业单位改革有关精神,对事业单位数量多、编制总量大的领域进行重点调研评估,先后摸清了教育、住建、城管、卫生等领域的现状情况。在充分考虑部门工作实际,评估其现实需求和发展趋势后,通过与相关主管部门充分沟通、反复商讨、专题研究,明确事业单位“优化整合”方向,初步形成改革方案。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先行推动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整合,将除学校外的12个事业单位优化整合为4个,破解市直、油田教育事业“两张皮”难题,消除职责重复、弱化单位,进一步理清事业单位职责,推动了市直、油田教育领域事业单位全面融合,实现了全市教育一盘棋。
二、突出“控量增质”,提高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能。在严控机构编制总量的基础上,严格新设单位“撤一建一、撤多建一、空编收回”要求,新设单位所需编制及现有单位增编需求均首先通过系统内部挖潜,动态调整,盘活机构编制资源。以部门提出机构编制调整申请为契机,结合部门现有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评估结果,对其进行重塑,撤销合并职能弱化、职责任务不饱满的单位,优化机构编制资源布局,提高使用效能。同时,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采取向市城区街道下放一批事业编制以及将执法队伍编制重点用于执法一线等多种举措,加强基层工作力量,把资源配置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
三、突出“聚焦民生”,加强事业单位服务社会作用。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到事业机构编制工作全过程,切实强化编制资源调控导向。将收回的机构编制资源重点向教育、党建、人才、宗教、公积金、民营经济等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投放。特别是主动服务油田“三供一业”等移交地方工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优先满足承接各区的机构编制需求,推动编制资源更好地服务事业发展需要,推动解决公益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