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妥善解决教育领域教师缺额问题,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今年以来,濮阳市南乐县委编办坚持“总量控制、盘活存量、动态调整、有增有减”原则,“严”字为先,三措并举,统筹使用机构编制资源,优先保障教育发展。
一是严肃实名制管理纪律,清理“遗留”人员。2019年上半年,通过与人社、财政部门大数据对比,列出三方不一致人员名单,与教育局沟通衔接后,及时反馈给各学校,对已退休、已停发财政工资但仍在实名制管理数据库中在编的教职工予以减员,共清理腾出事业编制95名,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编制65名、高中阶段教师编制30名,进一步了扩大事业编制存量空间,有效提高了编制资源的利用效益。
二是严格执行预算评估机制,预估“待减”人员。建立健全预算评估工作机制,采用“三步走”工作法预测、估算“待减”人员情况。首先,会同教育部门,全面摸清各所学校的班级数、抽借调人数、病休人数等情况,科学测算和核定教职工编制数;其次,充分利用实名制管理数据库,对全县教职工年龄排序,对高级职称、档案年龄与身份证年龄不符的人员统一筛查,预算3年内退休人员数;第三,通过各学校上报未入编已离岗特岗教师数,结合近五年特岗教师、全科教师招录人数和入编人数比例,估算今后3年待入编人数。通过预算评估机制,实现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由“保姆式管理”向“自主自觉管理”转变,用编单位提交用编计划时自觉考虑空编情况,提高了办事质量和效率。
三是严把招录进人关口,平衡城乡教师比例。针对教育领域面临大班额师资力量紧缺、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老龄化等突出问题,县委编制部门牵头,人社、教育部门配合,严格审核程序,严把招录招聘等进人关口。科学审核制定县内教师公开遴选及乡镇特岗教师招录计划,遴选乡镇年轻教师充实到县直学校,将教育编制资源回流到乡镇,把乡镇空余出的编制补充到缺少教师的偏远农村地区特别是教学点分散地区,有效化解了县城中小学大班额和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一步平衡城乡教师比例,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