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洛阳市新安县委编办聚焦城市提质、产业发展、教育均衡、乡村振兴等全县重点工作,强化编制资源统筹调配,破解供需矛盾,以机构编制实名制平台为支撑,以“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周转使用”为原则,建立了4个周转编制池,实现对焦对点、专编专用、靶向投放。
一是建立县直行政事业编制周转池。针对县级机关事业单位忙闲不均、人事不匹配等情况,积极推动编制“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建立“编制周转池”。将县直单位所有的空编全部纳入县级“编制周转池”,并按编制类别分别建立行政编制、事业编制管理使用台帐。“周转池”内编制的使用按照用编单位申请、县委编委审核并统筹调配的原则,加强周转编制精细化管理,切实提升了编制资源使用效益。
二是建立高层次人才编制周转池。聚焦事业单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与新安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刚性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建立高层次人才编制周转池。按照“单列管理、动态调整、循环使用”的原则,结合重点工作领域、重要民生项目等,统筹考虑县直事业单位岗位需求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技能特长情况,精准调剂使用周转池编制资源,切实发挥编制资源在聚才引才和服务发展等方面的保障作用。
三是建立教育编制周转池。针对教育系统“资源固化”“重管轻用”等问题,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通过统筹调剂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收回的编制资源,用于中小学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保障临时用编需求。同时,在配置上坚持动态调整、循环使用,避免教育编制周转池“周而不转”,推动教育编制“活起来”,助力全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是建立乡镇行政事业编制周转池。围绕全县各镇间人员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以优化乡镇人员结构、提升乡镇工作效能为目标,建立乡镇行政事业编制周转池,按照“总量控制、优化结构、保障重点、循环使用”的方式,统筹乡镇存量编制资源,打破乡镇之间编制壁垒,着重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重点民生领域等提供编制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