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洛阳市委编办按照《洛阳市市直行政事业周转编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为因政策性安置、干部调任、人才引进造成结构性超编的部分市直单位,首次核定了10名周转编制,破解了结构性超编难题,解决了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
一、用得准,从严核定周转编制。在核定周转编制过程中,按照“总量控制、保障急需”的原则,从严从紧控制周转编制的审批使用,重点保障市委重大战略、关键民生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等用编需求。采取现场查验、实名制数据库比对等方式对申请使用周转编制单位的机构编制信息进行核实,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审慎核定周转编制,既要防止“一哄而上”挤兑周转编制,又要杜绝借周转编制之名变相增加编制,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二、管得好,规范管理周转编制。周转编制作为正常核定编制的补充形式,与各单位正常核定的编制具有同等效力,使用周转编制的人员为正式在编人员,纳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实行单列统计。周转编制核定后,定期对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动态监管,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用编计划,防止编制资源固化沉淀。同时,加强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沟通联系,协同优化构建周转编制全流程管理体系。
三、收得回,盘活用好周转编制。按照“动态管理、限期收回、滚动使用”的原则,为单位核定周转编制时,综合考虑工作任务调整、现有人员配备、单位自然减员数等情况科学制定用编计划,确保编制“核得出去、收得回来”。周转编制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3年内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对于周转编制使用效率不高或闲置不用的,及时收回编制,盘活用好编制资源。
下一步,洛阳市委编办将以深化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加大创新挖潜力度,将改革精简下来的编制及时充实到编制“周转池”,为周转编制持续注入“新鲜活水”。同时进一步加强调研评估,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周转编制使用效益,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洛阳辉煌提供编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