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对事业单位法人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郑州市中原区委编办高效开展事业单位“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做到“四加强一创新”,切实转变监管理念,提高监管效能。
一是加强学习力度,坚持动态管理理念。召开专题学习会,组织全体干部学习国家和河南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实施细则》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时深入掌握政策规定。将事业单位法人“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和机构改革“后半篇”有机融合,抽查的同时一并了解事业单位运行效能、职能配置、人员编制配备等情况,为下一步事业单位改革成效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加强基础建设,坚持“两库”之中无遗漏。结合中原区实际,制定印发《郑州市中原区事业单位法人公示信息抽查办法》、《郑州市中原区事业单位“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细则(试行)》,并研究制定抽查事项清单。依托国家登记系统网站建立事业单位法人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工作机制,确保不漏一个单位主体,确保执法人员资格真实有效。
三是加强抽查比例,坚持标准化确保无乱象。根据本区实际,采取定向或不定向方式,合理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检查对象可根据需要增加抽查比例或频次。对一定时期内已被抽查过的检查对象,避免重复抽查。牢固树立优质服务意识,造抽查过程中优化流程,严格落实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制度,努力提升服务能力,为全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做好优质服务。
四是加强抽查标准,坚持公开监管无死角。确定检查前一周向受检事业单位法人下发《事业单位法人公示信息实地核查通知书》,确保实地检查工作有序开展。开展实地检查过程中,主要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检查事项进行逐查评定,切实抓好对事中事后的监管工作,确保流程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五是创新协调机制,探索建立联合监督新模式。探索适合该区的公开运行模式,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打破“信息孤岛”,建立执法监管共享互通的工作平台,形成“互联网+监管”的常态机制;建立与举办单位联合协商、联动检查的监管机制,发现事业单位实际情况与登记事项信息不符的线索,由举办单位核实并出具意见,作为监管处理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举办单位对事业单位的监督指导职责,确保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做到“无死角、无盲区、无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