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委编办“五个确保”推进放权赋能改革
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01-04 15:44 信息来源:中共商丘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访问量:

商丘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提出的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县域放权赋能改革的各项工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统筹谋划、精心安排部署,全力以赴把放权赋能改革抓实、抓细、抓好,全面推动新发展格局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程助力县域经济发展起高峰、成高原。

一、提高站位、加强领导,确保“抓得牢”

商丘市将放权赋能改革作为激发县域发展内生动力和加快推动县域经济起高峰、成高原的有力抓手全力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多次专门听取汇报,对系统下放赋权事项、提升县域承接能力、完善权限运行机制等重点环节进行安排部署。市委编办深入调查研究、主动沟通对接、认真制定方案,高规格谋划、高标准推进、高力度落实放权赋能改革各项任务,确保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激发新动能。

二、成立专班、部门联动,确保“放得下”

成立由市委改革办、市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行政审批政务信息管理局等部门为成员的改革工作专班,加强统筹、定期调度、督导指导、会商研判,强力推进改革任务落实。指导市直有关部门分别成立放权赋能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在赋权事项逐项认领的同时,对接省、县对口部门,及时解决放权赋能工作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卡点、难点。建立改革落实情况“月报告”制度,聚焦影响改革推进的有关问题症结,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同向发力的良好格局。

三、专业引导、培训指导,确保“接得住”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为保证改革时效,第一时间制定《商丘市推进放权赋能改革工作方案》《赋权协议书(模板)》等,组织市直部门与县(市)及时对接赋权事宜,确保赋权事项依规移交、顺利承接。二是抓实业务培训。按照“谁下放、谁培训”的原则,根据权责清单实施要素,组织市县有关部门进行集中轮训跟班指导,有力提升了县(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切实了基层承接能力。三是优化编制资源。深入相关部门开展调研全面掌握放权赋能改革部门工作任务和职能变化利用内部挖潜、职能调整等方式,着力优化部门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确保权限承接到位、发挥实效

四、完善体制、理顺机制,确保“用得好”

一是建立赋权事项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赋权事项运行情况“月报告”制度,定期梳理研判权限运行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权限调整意见建议,为动态管理赋权事项奠定了扎实基础。根据省政府工作要求,在确保县(市)顺利承接第一批255项赋权事项的基础上,推动做好第二批86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下放、移交、承接工作,并对第一批下放权限中缺乏承接条件的2项权限予以收回。2023年,各县(市)共受理办理省赋予县(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事项130332件。二是健全线上线下业务融合机制。按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应上尽上的原则,市行政审批政务信息管理局协调县(市)大厅开放业务办理端口,强化窗口业务授权,推行“一门同进、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集成服务模式,实现审批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三是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按照“权责一致”原则,及时梳理制定权责清单,逐条明确权限下放后续监管责任,厘清市、县监管职责边界。强化日常监管,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管和投诉举报机制,最大限度减少部门自由裁量权的同时,防止出现推诿扯皮和监管真空,有效杜绝了“放权甩责”现象。

五、优化流程、提升服务,确保“见实效”

一是企业满意度大幅提升。按照“能服务的提前办、有承诺的直接批、可简化的不保留”的原则,打造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提供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简化程序、优先办理等便利服务措施。通过修订审批流程、公布审批要件、缩短审批时限,营造了优良营商环境。“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等申报”事项,下放后共受理1022次,极大促进了县域高新科技企业快速壮大和健康发展。二是群众获得感大幅提升。强化服务理念,完善服务细节,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举措,最大限度为百姓办事提供便利。“门诊重症慢性病鉴定”事项下放后,县级医院的医保窗口能够直接受理,使51645名患者只进一扇门就办结了所有手续。三是县域发展动能大幅提升。通过放权赋能改革,全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要素、专业功能、服务能级等得到全面升级。在《2022中国县域投资竞争力百强研究报告》中,商丘永城市跻身全国县域营商环境百强,在河南省排名前列,为创造迸发市场活力打造县域投资发展新高地提供了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