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政府处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层级和政府工作的第一线,承担了诸多基层经济社会管理职能,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窗口”。为有效破解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问题,信阳市委编办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关于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持续做好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后半篇文章”,努力提升乡镇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主动性和自主空间。
一、围绕“怎么建”锻造执法队伍。该市以“减县增乡”为契机,在乡镇中原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及“减县增乡”中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中选聘具有执法经验的业务骨干作为基底班组,同时动员愿意从事执法工作的人员参加执法证培训考试补充新鲜血液,充分利用人员编制管理效益在全市所辖乡镇迅速锻造出合格的行政执法队伍。执法队伍的充实提高了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保障了乡镇执法的程序正当、权责统一。该市新县所辖乡镇综合执法人员由原有的148人增加到287人,行政执法队伍持证率从47.59%提升至92.28%。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已经成为该市乡镇综合执法的一大特色。
二、围绕“怎么干”规范执法流程。该市通过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乡镇(街道)放权赋权工作的通知》对乡镇放权赋权搭建接驳规范流程,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明确方向、解决“干什么”、“如何干”的问题。该市指导各县区就基层行政执法人员能力提升专项活动制定实施方案,对下放乡镇的73项执法事项以目录清单的形式梳理事项名称、处罚的法律法规依据、办理流程、办理要求、办理时限等,对行政处罚的立案、调查取证、处罚决定、公告催告、送达等基本流程进行梳理,就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行政执法程序等有关事项提出明确要求。
三是围绕“怎么管”强化业务培训。做好放权赋权培育承接能力培养计划,明确相关部门在行政执法权下放过程的责任和义务。牵头和主管部门要根据难易程度进一步明确职责、厘清权力边界、规范权力流程,并对乡镇有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采取边培训边移交权力的方法,逐步提高乡镇承接能力。该市各县区先后就法律适用、执法程序、裁量标准、统一行政执法文书样式等具体实务进行辅导解析,同时通过案卷评查、执法大比武、上挂学习锻炼、实地现场会等方式进行交流学习,进一步增强执法人员工作能力。2023年,全市共开展新持证人员法律知识培训、“一支队伍管执法”业务培训、农业及市场监管相关领域专项执法培训等70余场次,各县(区)乡镇执法人员定期到县直执法机构挂职学习。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使乡镇执法人员由“门外汉”转变为“行家里手”。
四是围绕“怎么评”完善制度机制。通过印发文件明确各乡镇党委要发挥主体作用,标准化建设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完善办公条件。加强对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成效的评估,评估结果作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以及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行乡镇人民政府与县直委托行政机关对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进行互评,将评议结果以及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推进落实情况纳入乡镇和县直单位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截止目前,全市10个县(区)所辖乡镇(街道)均基本达到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场所规范化、行政执法设备配置清单化、综合行政执法行为制度化、县乡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协同化的“四化”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