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委编办“三结合” 提升机构编制数据保障服务水平
发布日期:2023-08-09 11:41 信息来源:中共周口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访问量:

周口市委编办积极适应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新要求,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日常管理、统计分析,不断完善各类机构编制数据信息,持续提升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水平,全力打造机构编制工作新常态。

一、系统与台账相结合。精简台账,强化数字化思维。改变传统的纸质台账、手写登记的观念,以数字化思维为引领,强化机构编制统计及实名制网络管理系统应用,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根据工作规范,整合、更新了现有纸质台账,废除了传统的《机构编制卡片》、《机构编制管理册》、《机构编制管理台账》等手工纸质台账,创新性的仅保留一本《周口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入减编登记台账》。同时,依托机构编制统计及实名制网络管理系统中的审批文件管理、机构编制人员管理、数据管理等信息化功能,代替原有纸质台账功能,实现电子化、数字化管理,并建立实名制系统电子数据和纸质台账一一对应的动态管理机制,及时增减人员,定期核查实名制信息,做到专人专管,不出纰漏。

二、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与相关部门的数据系统横向对比,通过信息比对,确保系统指标准确,信息完整,形成机构编制管理合力。与组织、人社、财政部门建立互相约束机制,入减编流程形成闭合回路,及时准确掌握人员任职、调动、退休等变动信息,进一步规范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做到用编计划合理合规。结合机构撤并设立、部门职责调整等数据,定期分析测算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及单位未来一段时间变化情况,并将现有人员情况与上年度变化数据纵向对比,对全市机构编制资源进行系统分析,为人员调配招录、人才引进、机制改革等各项决策部署提供数据支撑。

三、日常与保障相结合。通过机构编制统计及实名制网络管理系统,推进日常用编管理,同时梳理各单位进人用编情况,动态掌握部门人员变动状态,凡因任职调整、内部交流、政策安置等情形用编,明确用编及入编时效2个月,有效期内未办理的进行督办,从而加快编制周转速度,进一步提升编制使用效率。以提高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精准度为切入点,强化科室联动,建立内部信息共享机制。凡涉及机构编制人员数据及人员变动调整事项需呈报室务会研究的,会前均需与实名制数据进行核对,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助力机构编制科学化管理的保障作用,同时做到统计分析与市委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各项改革相结合,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为领导决策和合理发挥编制资源效用提供精准有效的数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