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新征 邓州市编办
郑洁的长篇小说《与谁共舞》,写了一个渴望“脱贫”的打工妹关美琳(原名苏艳丽)不幸沦为小三儿,又幸运地完成了打工妹到公务员的进化过程。因着种种机缘,由小三儿转正为税务局副局长的夫人。可等待她的并不都是幸福甜蜜的生活。
亲生儿子被绑架,绑架者竟然是另一个小三儿!丈夫前妻的不甘寻衅,继女的憋坏找茬,丈夫的背叛失踪,众人的奚落非议,上司的诱惑陷害,同事的排挤暗战,情敌的纠缠智斗等,使作品《与谁共舞》矛盾冲突尖锐激烈,情节紧凑有趣,悬念迭起,环环相扣。让读者穷追不舍,欲罢不能,直抵下文。
作品主要人物关美琳和余枫的活动,映照着当下社会存在的许多热点事件,场景转换在情感、官场、职场之间,人物形象的塑造也生动丰满。小说在本色叙述中呈现当下的基本社会真实,或典雅或调侃的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善恶爱憎情感。
二
在语言文字风格的运用上,郑洁除了延续她一贯的文字清丽典雅、诗情画意的美感外,在作品《与谁共舞》中,她还大胆大量化用活用网络熟语和时尚妙语。端肃正统的叙述中因为有了网络语言的运用,使得生硬激烈的矛盾冲突斗争,充满了活泼跳跃的调子和诙谐幽默的意味。
语言形式为文本主题服务,典雅优美的句子,网络妙语的应用,并没掩盖内容固有的神采,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力带动了情节的流畅开展,和矛盾冲突的次第推进,使得流畅妙趣的表达形式和丰赡深厚的内容兼备美感,读来让人赏心悦目、痛快淋漓、如沐春风。
三
小说《与谁共舞》语言类型有以下几种特点:
一是,语言饶舌搞笑充满调侃,那是体育解说员韩乔生式的幽默,如:“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无双;一失足成千古风流人物;以不变应万变不离其宗……”
二是,回环反复颠倒的句式语言,很容易表现人物内心的忐忑、纠结、疑惧等情绪。
如:“为朋友两肋插刀,为MM我朋友插我两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斩草除根;他们用冷漠取暖;生命纠缠在QQ之间;爱让人自信勇敢,也让人敏感多疑,草木皆兵;刘甲连相貌奇丑,所以容易对相貌一般智商二般品行三般的人感性趣……(饭店老板娘是)狠点,都说天下乌鸦一般黑,那简直是一家比一家黑……”
三是,化用歌词、诗词,内涵丰富,如“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未来是噩梦;万里江山脂红粉白如此多娇,引无数美女提着包,踩着高跟鞋,扭着小蛮腰……人一辈子图啥呀,生的伟大,死在花下呀;(杀手)我悄悄地来,我轻轻地走,挥一挥匕首,不带走一个活口;清水出芙蓉,乱世出英雄……”
四是,更多的网络熟语和时尚妙语,很难将他们归类,这些语言兼具有赵本山式的狡黠、钱钟书式的机智,葛优式的冷峻,周立波式的故作正经。这些语言,很难说是谁模仿谁,公共资源,人人可用。只是为了多重意绪的杂糅,几种情境的交叉。
如“QQ多了,什么头像都有;生活处处充满幽默和讽刺;通往理想的道路总在施工中;人生的纠结如此蛮横无理……作为失败的典型,你实在太成功了;婚姻的杀手不是外遇而是时间;欢乐如烟花般短暂,感情如玻璃般脆弱;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也盛不下你的罪恶;钞票不是万能的,有时还用信用卡;(你是)人见人爱,看花花败,车见爆胎……”
又如“那些所谓的爱情不堪一击,都能碎的如同饺子皮似的,一片一片的……美琳发现,自己可以拿得起放得下的,只有筷子;也曾试着小别,发现距离产生不了美,只会产生冷漠。”
四
网络熟语和时尚妙语的海量应用,在文中几乎随处可见,俯仰皆是,而且处理运用得融洽妥切自然,不着痕迹。
那些过于沉重的让人透不过气的叙述方式,只会打消读者读下去的兴趣。生活在当下的人们,为权奔忙,为利奔波,谁愿意长时间去沉浸在大部头书中?小说的的作用是警世醒世的,刻板的道德说教即便是真理,读不下去,教化的作用也就无处施展!
并且生活不全都是郑重端肃,有了娱乐心态的调侃,淡化了冷峻凌厉的生活真实,使枯燥生硬的生活有了回旋的余地和腾跃的弹性,反而凸显出沉重的生存艰难重压下人物个体生命的韧性,使沉重的叙述语境,留存了一抹渺茫的亮色。
五
这都得益于作者郑洁对文本的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对网络语言的随意驱使,任意调遣,那种对文字的自信和魄力已颇具大家气象、大家风范。如果说对网络语言的活学活用,是依托网络语言经验的捷径,而郑洁在这部小说《与谁共舞》中比上部长篇小说《醉芙蓉》中有更多上佳表现的,是属于她自己的那一套语言系统,叙述模板。
如:“一阵风卷起残红无数,凋零的猝不及防,生命的绚丽无法掌控,终成一场寂寥的邂逅;在沉睡中,所有纷争都化作残梦无痕,在空气里四分五裂;天空蓝玻璃般明净,云悠悠闲闲地舞,风潇潇洒洒地吟,琼花折射着月光,琼瑶般的花瓣玉润晶莹,有一种不属于这个尘世的洁美,超凡脱俗;心荒凉如万古草原。”语言冷艳俊美,让人怦然心动。
对于书中某些人物的“一往无前地恬不知耻,声名狼藉,气吞山河地腐败,寡廉鲜耻……”郑洁自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历经生活风雨磨折,对美善德行的追求痴心不改,如同青花,即便碎了,碎得无怨无悔问心无愧。灌注在笔端的,是平静的文字下跌宕起伏、暗潮汹涌的情感体验。把生硬残酷的的现实展现给人们看,也给出了自己的断语。“探索的旅程不在于发现新大陆,而在于培养新视角”,给了人们多维解读的可能,也不忘给小说人物设计了结局。
六
小说人物的结局也充满了讽刺。让曾经巧舌如簧的刘甲连中风,没有语言,只有口水;让辗转情场酒桌的余枫肝部坏死,缺了心肝;让居心不良的钱倩和他男友顾晓东此等坏人出车祸死于非命,不得善终;让奔走举报外甥女女婿的莎莎爸爸,摔下悬崖,卧床不起;让关美琳痛失爱子黯然神伤,让吴文玲去经历心理的煎熬……生命结局之种种途径,充满了朴素的道德审判、善意的法律惩戒、人道的天理谴责,不一而足,让生活充满了无尽的尴尬和讽刺。
某些小说都忌讳为小说人物预设好结局,怕挡住了人们心理的期许,在这里,作者似乎也等不起,我们读者也等不起下文,都关注对故事的结局和人物的命运。那么,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现世现报,不管来世,迎合了当下即时享乐,快餐消费的浮躁心态,只管今天不问明天。芸芸众生,行色匆匆,人们争先恐后的追逐名利,没有时间等待自己的灵魂,把灵魂都跑丢了。
七
对于小说中人物的命运,我也愿意套用一下周立波的语言方式: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死了,他罪有应得,死的其所;天才前进一步,便是傻瓜,傻瓜后退一步,还是傻瓜;蜜蜂,轻易不报复,一报复连自己也毁灭了……
凡事都有代价,任何结局皆有因缘,好因成好果,好果促好因,迈出了的脚步,就注定了路途的千差万别;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种爱可能收获不到爱,但种下恨怎能收获到爱?以怨报德,心里怎能获得安宁?心有归依,处处为家!心有所持,能守候住自己灵魂的完整。正如作者在文中说的,“要保留完整的本性清净的心,宽恕众生,只有放下才会快乐。”
八
小说《与谁共舞》比较精彩的呈现了社会舞台的一角,这就够了,不大的场景中,每个人都找到了参照和镜子,每个人都会读到自己的内心,留一份清醒。
成功的小说文本中,并不给出人物命运的唯一的出路,人们从中得到启悟,受到警醒,有不同的解读这就够了。掩卷之余,有痛彻骨髓的凉意,还是洞见人性的温暖?见仁见智罢了。
生活是什么——生下来,活下去,“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你的忧伤而风情万种。”社会丑陋的存在,不会你的掩饰而满眼桃花。生活处处充满着尴尬无奈和纠结,生活永远没有彩排,真实的生活远比文学作品更惊心动魄,险象环生。
是孤独求索?还是与谁同行?你就是你,你是谁就遇见谁,你的眼界就是你的世界,只有静定坚韧的一颗心可以穿越人世间的悲喜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