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凤云 三门峡市义马编办
我有一位可亲可敬、慈祥和蔼、聪明善良、勤劳能干的母亲。她老人家今年已经九十四岁了,但身体依然硬朗,头脑清醒,手脚灵便,不但生活能自理,而且还能擀面、蒸馍、包饺子,在耄耋之年仍能帮助家人做些家务,令人羡慕不已。
母亲一生养育了五男三女八个子女,在那缺吃少衣的艰苦岁月里,饱经风霜,历尽磨难,含辛茹苦,把儿女们一个一个拉扯长大,并又一个一个操持着成家立业,很是不易。现在已是五世同堂了,每逢过年过节有喜事,看到大家庭成员欢聚一堂,重孙辈们嬉笑打闹、追逐玩耍,其乐融融,母亲脸上就会露出满足和幸福的笑容。
母亲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敬佩的人。我是老幺,母亲四十多岁才生我,从我记事起,母亲就已经是脑后盘起发髻的模样了,白天洗衣、做饭、纳鞋底,晚上纺线、织布、做衣服,我几乎从来不知道母亲早上什么时候起床,晚上什么时候睡觉,整天就是忙忙碌碌,一年四季重复着永远也干不完的活。虽然我们兄妹多,穿衣穿鞋比较费,但母亲从来没有叫我们穿过破衣烂鞋。
母亲年轻时因为孩子多没人照看,不能下地干农活挣工分,那个时候是集体生产队,每个季节都是按工分多少给各家各户分粮食,母亲为了家里能多分点粮食,为了孩子们能多吃一口饭,经过生产队的允许,就给别人家纳鞋底来换工分。母亲说自己吃的苦、受的难、遭的罪别提多难了,晚上点着煤油灯,坐在床沿边上,孩子坐在腿上,一只胳膊揽着孩子,还要趁着煤油灯光纳鞋底,纳的鞋底成筐成筐也顶不了多少工分,想想真是心酸啊。有一件事至今我想起来心里还感到很不是滋味,那时已经分田到户了,父亲有病不能下地,母亲就一个人种了一亩左右的菜地,种菜,浇水是关键,但因缺水,各家各户需要排队等水浇地,母亲为了浇地竟然熬了一夜,第二天中午才回到家,她那时已经六十多岁了,又累又饿几乎晕倒,事后知道我偷偷哭了一场,当时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孝敬母亲,让她老人家过上幸福安逸的生活。
母亲心灵手巧,无人能及。她纳的鞋底又密又匀又平整,做的鞋有模有样很好看,人见人夸,后来有了塑料鞋底时,母亲做成的鞋可以和机器做的鞋媲美。母亲悟性很强,如见有人穿的鞋式样别致,很快就能照着样子做出来,确实令人佩服。母亲不光鞋做得好,而且衣服缝制的技艺也很高,不管是大人、小孩、单衣、棉衣、老式、新式,母亲都会缝纫,所以母亲的针线活好又快是很出名的。我们兄妹穿着可体的衣服、新颖的鞋子,看到同伴羡慕的眼光,心里甭提多美了。
母亲心地善良,宽厚待人。因为母亲心灵手巧,针线活做得好,所以来找她帮忙的人自然不少,有的是剪鞋样,有的是裁剪衣服,有的干脆就叫做成鞋和衣服,母亲是只要人家张开口,从来没有拒绝过,更有甚者月子里也帮人搓花拈、染布。曾记得村里有个包奶奶,她的母亲双目失明,下肢瘫痪,那时可能由于生活条件和环境所限吧,老婆婆蓬头垢面,浑身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因包奶奶家要翻盖房子,她想把老婆婆暂时寄宿到我家,母亲很爽快的就答应了,谁知却揽下了一个苦差事。在以后的日子里,有时包奶奶忙了送饭不及时,或者是老婆婆饥了渴了都会喊叫母亲,母亲都会主动、及时地送饭送水,无怨无悔。有一次老婆婆不知怎么爬出大门外,路人看到老婆婆的样子挺吓人,以为是疯子,都是躲着走开。母亲发现后急忙把老婆婆抱回屋里,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一点也不嫌弃,洗脸梳头,喂饭喂水,精心照顾。老婆婆在我家整整住了三个月,母亲也实实在在的伺候了三个月,包奶奶和村里人都被母亲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母亲头脑灵敏,天资过人。她老人家虽然不识字,但很有天赋。一是记性特好。扫盲班时教的字到现在还认识,背毛主席语录是学的最快、记得最牢;二是心算口算能力特强。到商店扯布,几尺几寸,几角几分;到街上买菜,几斤几两,几元几角,母亲在心里默默想想,嘴里念叨念叨,很快就能算出结果,分厘不差,直到现在也是如此,年轻人都自叹不如;三是观言察色,反应特快。母亲现在耳较聋,有时不愉快的事情不想让她知道,她听不清却能通过看你说话的嘴型,脸上的表情来判断事情的大概情况,我们真是从心底里佩服母亲的聪明。
母亲虽然是一位很普通的老太太,但她老人家毕竟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生活中的酸、辣、苦、甜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对母亲的敬意和恩情也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总之,我为自己拥有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如今母亲已和我在一起生活了多年,我也正在实践着自己的诺言,但在今后的生活中,不仅在物质方面更要在精神方面关心孝顺母亲,使她老人家永远健康!永远快乐!